这叫雄兵出击?!
忙里偷闲晚上抽空去看了一下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因为再不看就要下线了。导演不行,浪费了一个超级好的题材!与《长津湖》比起来都差远了。
导演就如同一个乐队的指挥,如果导演自己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表达,乐队铁定乱套。《志愿军:雄兵出击》的文戏在不断用宏大背景的衬托营造出决策的艰难,特别是安排了一个归国华侨用确凿的数据对比来告诉决策者没有胜算。最后周总理说:你说的都是事实,也符合科学精神,但我们没有退路,只有胜利才能生存!在正式开战之后,彭老总面对现实状况的巨大落差也无奈的说了句:总是要有一代人去付出代价,我们这一代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让我们去付吧!这些文戏还行,因为生存竞争确实如此,在生存竞争中从来就没有公平可言。
在巴勒斯坦地区比邻而居的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已经缠斗了75年了,彼此之间的落差很大,背后的资源和影响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但彼此在面对生存竞争时,拥有优势的一方从来不会因为火力不对等就手下留情。公平是一种美好的夙愿,但在现实的生存环境中,如果爷爷不努力,爸爸就要努力弥补,如果爸爸的努力也不够,自己就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勉强达到普通水平。甚至自己用尽全力的终点,还远远的够不着别人的起点,这很残酷,但也很现实。你可以选择逃避现实,但现实就是现实!
导演擅长煽情,似乎也只擅长这个。然而,强行煽情却无法突出人在生存竞争中能能够以弱克强的关键点,反而会显得很空洞。导演试图强调一种不怕牺牲不怕艰苦的精气神。然而,任何以弱克强都是勇气和智慧的结合,你得让人看到智慧下的勇气!如果只会以煽情的方式强调不畏牺牲反而会显得愚蠢。这就如同强调只要勤劳就能出人头地一样——勤劳必须用在正确的策略上才能产生作用,否则,就会像驴一样!如果勤奋、勇敢是后面的零,那么基于现实处境以有效的策略实现克敌制胜的智慧就是前面的一,没有前面的一,后面的零再多也是无济于事的!
三十年前中美还处于蜜月期的时候,鹰酱受邀对我军的优缺点提出看法。优点就不用说了,依稀记得当时说出的问题中有一点比较突出:说我们的高级将领对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实施过程和技术细节不感兴趣,他们更擅长的是人事。当然了,这是三十年前的状况,那时候不具备专业人才的培养条件,现在的指挥官都是专业人士担任,既有宏观视野也对具体实施中的技术发展细节比较敏感。抛开策略来谈目标往往会流于形式。即便是拍电影也是如此。关于战争的过程,特别是对战场和战斗的刻画实在是太不专业了——导演就像一个文科生理解不了包含了物理原理和数学逻辑的硬科幻一样!
在真实的战史中,三连建立狙击阵地的地方不是松骨峰,而是比松骨峰海拔低100多米,更靠近南北走向的唯一公路的无名高地。这个地方也不是像电影中一样是一座小土包,而是由好几个山包组成了一个7字型的地形,美军南下的必经之路,处于山谷之中,并在这个地方拐了个弯。通常情况,行军中先头部队与大部队会拉开一段距离,行进到这个山谷的拐弯处,后面的大部队会看不到前面的先头部队,所以选在这里设伏最合适。
三连并没有像电影中淤积在一起,而是分散在这个无名高地的每一个山包,并挖建前后三道工事,每一个排安排一挺机枪,占据三个山头,形成交叉火力,并在无名高地的反斜面布置了一个炮击炮小组——因为迫击炮是曲射火力,躲在山后面打,从山前公路上南下的敌人看不见。路对面的东南方向和3连阵地的正前方,都有其他连队的阵地,组成相互掩护侧翼的交叉火力网。当敌人试图从侧面摸上3连各排占据的山头时,其它连的火力恰好覆盖了3连阵地的侧面,从而让敌人无法得逞。
松骨峰上是整个打阻击的团的指挥部,也就是说,从靠近公路的无名高地到松骨峰,以及谷底公路对面的各山坡都分布着整个团的各连排的阵地和火力。不仅是三连在无名高地狙击敌人,整个335团都在以松骨峰为中心的公路两侧打狙击!事实上,整个军都在沿美9军南下的这条谷底公路两侧修工事以逸待劳包饺子。只不过工事还没有修好,所以让335团在松骨峰地区拖延南下美军到天黑。为什么要拖到天黑呢?因为白天敌人的炮兵观察哨和轰炸机能清晰的看到。只有黑夜才能用轻步兵去打击美军的机械化部队。整个335团以及3连是为全局做牺牲的——他们能在那个有利的地形上将敌人南下的速度拖的越久整个军包饺子的胜算就越大!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我再交代一下更大的战局:美军占领平壤之后,留英军29旅驻守平壤,美1军和美9军从平壤出发北上。整个地形是两条在山谷中的路,一条靠近西边的黄海通往新义州和我国丹东地区,这条路是美1军使用,另外一条更靠东边的路是美9军使用。美军这两个主力被突然入朝的志愿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所以,他们沿着各自的公路线,自北向南退却。当美9军在谷底公路南下退往平壤的路上有一个叫三所里的谷底村镇,西边不远处还有一个叫军隅里的小村镇,这两个村镇恰好堵在南下之路的咽喉处。而且这里还有一条东西方向的路,可以美1军使用的那条更靠近海边的南北大动脉。所以,派113师14小时强行军72.5公里,从东边翻山越岭穿插到这两个地方,堵住南下之路,也防止美9军由此向西与南下的美1军会合。38军则沿途占领公路两侧的大小山坡,层层阻击将美9军消灭的谷底的公路沿线。就在113师保持无线电静默跑步去三所里和军隅里的时候,从平壤出发的美军骑1师正从南向北沿公路北上接应美9军的南下。所以,113师在三所里需要同时顶住南北两个方面的攻击。
在113师还未抵达三所里和军隅里的时候,335团紧急赶到距离美9军最近的松骨峰地区堵截,拖住它们南下的速度。为113师和38军赢得时间。因为美9军是机械化部队,如果强行南下,在缺乏地形支撑的地方,轻步兵是完全挡不住的!这就是为什么松骨峰地区如此重要,因为除了这个好地形还能阻击拖延之外,其它地方根本就没有能让轻步兵阻挡住机械化重装部队的地形了!如果美9军第2装甲师比113师提前抵达三所里,整个38军的包饺子计划不仅会化为泡影,而且美9军一旦与北上接应的美骑1师合兵一处并占据了三所里和军隅里等南北东西交通的关键要冲之处,同时连接西线的美1军。那么,不仅113师危险,整个38军都会被三面合围!
这才是美9军第2师不惜代价去攻打3连无名高地上的阵地的根本原因。否则,人家为啥要用7000人不计成本,从这个7字型号的无名高地的三个侧面反复冲击这200多人的阵地,而且炮弹和飞机都用上了。至于吗?!
电影一开始试图营造宏大背景:一会儿是海里开会,一会儿是联合国吵架,一会儿是克里姆林宫采访,一会儿是哈尔科夫的坦克生产。这些元素拼接在一起虽然能营造一种空间的广阔感,但与主题关系并不紧密。而能真正突出主题的是我在上面阐述的整个战场态势和布局对松骨峰那场战斗的背景设定。然而,在影片中导演对此没做任何交代。如果观众缺乏上面的这种框架性的战场感知,就会对这场战斗感到莫名其妙,而且会显得敌人非常的愚蠢。当时的美军是刚经过二战的美军,名将如云,哪怕是基层连队的指挥官,也是像《兄弟连》中那种实战经验丰富,战术素养很高的指挥官。如果没有上面的战场背景框架,美9军第2师的少将师长为啥要让那么多人像玩塔防游戏一样不断冲击一个小山头?这不符合常识,对吧!
更违背常识的是:电影中打狙击的3连200多人全部聚集在一个小土坡上一面向敌,而不是像现实中相互火力交错的三个山坡,而且公路也没有在那里拐弯。敌人在遭遇阻时坦克也不加速冲过去,反而慢腾腾的开,而且步兵和炮兵也不去占领公路对面或3连侧翼的高地,却像植物大战僵尸一样驱赶着士兵往枪口上冲。更加过分的是:负责狙击装甲力量的3连战壕和避炮洞都不挖,200多人就趴在地上打,光秃秃的一点掩护都没有。这能扛得住坦克大炮的轰炸?更别说后面还有500公斤航空炸弹在头顶轰炸!怎么说呢,就是导演既无知又试图强行煽情,想表达太多却又什么都没讲清楚,漏洞百出,最后把观众当傻子!
自己不懂请个顾问也行呀,连常识都没有,不仅无法让观众对先烈的战斗意志滋生出敬佩,反而让人感到有些尴尬,浪费了一个非常好的题材。读真实的战史比电影精彩得多,它能让你明白为什么能打赢——那是一种智慧与勇气的结合,是踮起脚咬紧牙总算够着了的勤奋以及如何踮脚才能达到这种以弱克强效果的方法!
X7:经济秩序!
T4:二舅也治不好你!
C4:依依东望,望的是时间!
C5:统治结构的关键支点!
C6:王侯将相真的有种!
C7:永不止息的威胁!
C9:新的主流群体!
C10:愚昧和落后的丑类!
A667:战争还要打下去!
判断俄乌冲突走向:算账!
S1:野战防空!
S2:炮兵战术!
S4:城市堡垒战术!
T14: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2022年标的5的判断逻辑!
X41:你为什么会气急败坏?!
A702:谁炸了大坝?!
X11:格力的隐忧!
A763:长安三万里!
解决人口断崖式下滑的唯一办法!
X52:周期切换将会提前!
前传:最大的危险!
识别结构,英明决策!
战术得当,有来有往!
巴勒斯坦仍在人间!
咬人的狗是不叫的!
终极冲突:证券化!
鹰酱的毒计!
X12:孤勇者!!
没有退路了!
虚张声势只为提高要价!
巷战不能打!
化债和买房!
三哥的野望!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所有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在,每天25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